作者:佚名 来源于:意志力训练中心
新米节
云南哈尼族的传统农事节日。西双版纳州和澜沧一带哈尼语称为“吃新米饭”;红河州叫做“车实扎”,汉译新米节;另有些地方称“卡奴抽也”、“约普墨切”。每年农历七、八月,当田里稻谷泛起杨梅色的时候择日举行。有些地方选在龙日,因为“龙”在哈尼语里有“多起来”、“增添”意思。哈尼人希望经过吃新谷、喝新谷酒的仪式,预祝稻谷丰收,越吃越多。
节日这天早晨,每家户主来到稻田,选一个穗长粒大的稻穗,搓下少量稻谷,用树叶包好挂在田里,以示稻田多结稻谷。他们还采一把谷穗带回家去,春出新米,做成新米饭,摆设新谷酒,宴请村中头人或家族亲戚。他们还用一部分新米爆米花。在晚饭之前,每家都要先用新米饭、米花等祭祀祖先,再用米花喂狗。因为,据传说,很古以前,世间所有作物在一次大洪水时都被冲走了。水退后,一只小鸟发现了一穗稻谷,正欲啄食,一只狗吓飞了小鸟,捡回了谷种,从此人们才重新种植水稻。
因此,每逢哈尼人吃新谷,定要先献给狗吃。也有地方传说,是天神之女俄玛背着父亲,偷偷将稻谷种送给人间,并教会哈尼人耕种方法,结果父神震怒,将她变成狗发配人间。哈尼人不忘她的功德,因而年年祭献。祭祀结束,家人及宾客们才开始享用丰盛的谷饭、新米酒。据说是,吃得越多越饱越好,秋收时稻谷才会粒粒饱满,永远吃不完。有的地方是村里龙巴头家先择吉日吃新米饭,并宴请全村男性长者尝新,然后各家各户才相继尝新。过完新米节不久,便始动镰秋收了。
“矻扎扎”节
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三至五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时当繁忙的春耕生产已经结束,盛夏农闲,兼有社会娱乐及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安康”的意思。一般以进入夏历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为节日的第一天,有的地区却在“端午节”或“火把节”期间过节。
“扎勒特”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哈尼族根据古老的历法,他们的新旧年的交替,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把农历九月底作为年末,把十月当作岁首。新旧年之间没有具体固定的时间界限,而是采用古老的地支记时形式,将每年的农历十月间,第一个辰龙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卯兔日即为旧年的岁末。按照本民族的传统习惯,节日期间必须杀猪、鸡、鸭,舂糯米粑粑,做糯米汤团。以此送旧岁,迎新年,祭祖先等。
新年当天,全寨要共同杀一头猪,这头猪称为“生轰”,大意为“共同分的”。这“生轰”猪无论大小,必须按全寨户头平均分配。而且猪身上的肝、肠、肚、心、肺等等,哪怕只能分一点,也要家家都分到。其目的在于全寨各户,用同一头猪的肉,各家分别祭祀自己的祖先。祭祀活动,是哈尼族“扎勒特”的重要的内容之一。节日之前,各家按自己家庭的传统,开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首先要在大门外或在天井里杀鸡祭献,目的是祭献那些死于异地他乡的家里人或村里人,认为过年的时候他们都会回家的,但他们的冤魂不能进家门,因此必须在门外敬奉他们。“扎勒特”也是哈尼族家人团聚的日子,一般出嫁不久的姐妹,不管生没生小孩,都要请回来住几日。
“耶苦扎”节
“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人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在农历六月的一个属牛之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三至五天。传说很久以前,哈尼人的田里发生了虫害,人们杀鸡求神,宰猪祭龙,都无济于事。有个叫阿陪明耶的老人到田地里捉了三条虫,用青叶包好夹在木牛上,分别插在地边、路口和寨门口,供人唾骂,以示对虫的惩罚。过了几天,田地里的害虫果然不见,谷子也长出了新苗。人们喜获丰收。以后,每逢田地里发生了虫害,人们都效仿阿陪明耶的办法去做。
后来,阿陪明耶死了,他的儿子每年载完秧后就杀鸡祭祀他的父亲。这事传开以后,天长日久,便成哈尼人的一个传统节日。由于哈尼人都是父子连名,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取自父名的最后一个字。这个节日是阿陪明耶的儿子为纪念父亲而率先兴起的,所以就叫“耶苦扎”。“耶苦扎”开始这天,中年男子杀猪、杀牛;小伙子上山砍树,割藤条,运回寨里做秋千;妇女则在家煮饭、做菜、舂糯米粑。荡秋千,是节日的一项重大活动。打秋千时,围观的群众边看边唱,并不时发出"嗦、嗦!"的欢呼声助兴。场面十分热闹。节日里,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赛球、拔河、歌咏比赛等,使传统的节日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富风彩。
(编辑:www.zgwhw.com)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朝鲜族的传统节日
下一篇: 黎族传统节日一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