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意志力训练中心

​畲族节日主要有农历的三月三、农历四月的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另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下面世界风俗网小编简单整理了一些,大家做个参考!

畲族传统节日一览--畲族年节,也叫春节,是畲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畲族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

畲族年节

也叫春节,是畲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畲族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畲族人民十分重视过春节,从农历十月就开始准备过年,用糯米酿酒(俗称“过年酒”),酿制成的“米酒”,醇香浓郁,香甜可口。畲族还要砍硬柴烧灰虑水泡粳米做年糕糍粑。吃糍粑是畲族人民过春节的特色之一。取其谐音:祝愿在新年里有好时(糍)运,日子年年(黏黏)甜。糍粑的做法是:将浸泡一天后的糯米滤干水,放到木甑里蒸熟。倒入石臼捣烂,捏成小团或饼状食用。畲乡流传着这样的一首诗句“糯米做糍圆又圆,香麻拌糍甜黏黏。”

除夕夜,畲族人一般通宵不眠,守岁到十二点左右便走家串户,互相祝贺。到了下半夜,点香烛,鸣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此时,畲族家家吃午饭,称“隔岁”。家家户户的火塘煨着大柴头,一直焖到大年初一,称为“隔年火种”。有的地方除夕要做麻糍,吃去一部分,剩余的放到谷仓里,元宵节后再取出,说是“有吃有余”。

正月初一当鸡鸣第一声时,山区畲族人家的男子跑出家门外,拿着竹响板(毛竹破开两片,一头联结在一起),绕着房屋,“呱呱”地敲打,表示驱逐瘟神,除病消灾。主妇们到井边打“新水”,回家煮线面做早点,预祝全家平安长寿。有些山区的畲族过大年初一,喜欢掺少许番薯丝煮饭,意味着过年不忘记“节省”。孩子们跑到竹园里“摇毛竹”,边摇边唱道:“摇竹娘,摇竹娘,你长我也长,旧年是你长,新年让我长,明年你我一样长。”传说小孩初一摇竹,往后就如竹笋般快快长大。

畲族传统节日一览--正月初八,俗称“上十日”,是畲族人祭祀祖图的日子。

春节期间,畲族男子搓草鞋,做家务,以示对妇女的尊重。畲族姑娘们则忙于以各色鲜艳的丝线,编织成绚丽多彩的彩带,准备送给自己的情郎。织彩带是畲族农村妇女必学的手艺,小姑娘五、六岁时就跟妈妈学织带。带子经线放在桌边用三支小竹竿牵成,中间提综,一头扎身上,一头挂壁上或树上,就可坐着织。纬线为白纱。经线两边用红、绿、黄、紫等色纱,色线之内为白纱,中间用黑白相间的纱为织图案花纹之处,经线多少由所需宽窄而定。
提综挑压织出文字花鸟。彩带织得粗细,是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彩带可作裤带、腰带、围裙带等用。女子送给朋友、情人的礼物也多为彩带。畲族情歌中有首《带子歌》:“一条带儿斑了斑,丝线栏沿自己织,送给你郎缚身上,看到带子看到娘(姑娘自称)。”

节日里畲族还举行对歌、打“尺寸”、登山比赛和打秋千等文娱活动,充满着节日的欢乐气氛。畲族最大的活动是对歌。不管谁家来了客人,全寨顿时欢腾起来。如来的是女客,就由本村的男子盘歌对唱;如来的是男客,则由本村的女子来盘歌对唱。盘歌先由主人开口,唱一些客气话,客人接上对唱。
有的碰上对手,唱了一夜还不分输赢,则连续唱二三个夜晚。唱完山歌,主人送一个红包给客人,称为“手薪”,钱数的多少视对方歌的多少和好坏而定。来客如果是孕妇或抱婴儿的妇女,则不允许她们对歌。

(编辑:www.zgwhw.com)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五一劳动节旅游篇

下一篇畲族传统习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