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意志力训练中心
在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地面站,中方专家正在对当地工作人员进行在站培训。
斯兰亚·梅拉库摄
位于巴西巴伊亚州的风电项目正在进行机器吊装。
陈少阳摄
在安琪酵母(埃及)有限公司抽提物生产部中控室,当地员工正在检查数据。
郑英亮摄
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内,新能源大巴车有序行驶。
本报记者 孙广勇摄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在推动自身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气象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邹 松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北约20公里的阿比西尼亚高原上,灰白色的恩托托空间天文台地面站格外引人注目。地面站监控室里,斯卡蒂身着制服,实时记录着人造卫星ETRSS—1传回的数据。作为数据传输工程师,他每天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三至四次接收和记录。
2019年末,中国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航天局等机构,通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援助埃塞发射了其首颗人造卫星ETRSS—1,还帮助建设了恩托托空间天文台地面站,系统培训了相关技术人员。斯卡蒂曾在中国接受了半个月的培训,又在地面站得到了中国工程师面对面的指导,“独立操作时遇到了不少实际问题,幸好还可以向中国工程师请教。”
据斯卡蒂介绍,ETRSS—1让埃塞人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卫星图片看到了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城市布局、祖库拉休眠火山周边的植被生态状况、库卡湖区水体及沿岸的演变过程等。“接收到的数据和图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对了解和掌握尼罗河流域火点火情分布、农牧场地面干湿度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斯卡蒂说。
“ETRSS—1传回的实时数据和图像显示,全球变暖导致植物和地表水分蒸发加快,造成‘东非之角’地区土壤较从前干燥得多。”斯卡蒂表示,卫星对地区性气候变化进行了持续性跟踪,提供了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直接证据。埃塞气象学家正根据卫星观测结果,对地区中长期气象走势进行预测,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做好准备。
为进一步提升卫星监测精度,在中方援助下,埃塞第二颗卫星ET—SMART—RSS于2020年12月从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ETRSS—1的分辨率大约为14米,更多用于大范围生态环境监测。随着ET—SMART—RSS的运转和更大功率接收天线的建设,我们将逐步实现分辨率达1米的高精度卫星数据处理。”埃塞俄比亚空间科学和技术研究所卫星项目负责人伊尔卡尔·查尼说。
在近期召开的第十九次世界气象大会上,中国气象局与埃塞俄比亚气象局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埃塞俄比亚气象局局长菲特尼·提苏玛表示,双方将重点推进开发气象早期预警系统、建设气象卫星数据接收设施,并将其应用于农业、林业和水资源监测,帮助埃塞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中埃卫星项目合作不仅为埃塞提供了大量遥感图像作为分析依据,也为当地培养了不少像斯卡蒂一样的人才。“大批青年在中方帮助下获得了培训机会,成为卫星运控、气候变化分析的骨干。我们的气象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这是对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埃塞俄比亚前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说。
“以实际行动促进能源转型”
本报记者 宋亦然
“妈妈的工作就是管理这些风力发电机,让它们能够提供清洁能源,帮助大家点亮家里的灯,也让大家能洗上热水澡。”利迪阿尼·迪奥蒂指着矗立在绿色丛林中的一座座“白色高塔”,骄傲地对5岁的女儿说。
迪奥蒂是中广核巴西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安全质量环境部经理,她最近正和同事们为巴伊亚州风电项目的投产工作忙碌着。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80兆瓦,是目前南美洲最大叶片风电机组。在一片翠绿高原上,40台风电机组扇叶不停转动,每年可发电7.2亿千瓦时,为43万户巴西家庭送去绿色能源,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万吨,相当于造林1800公顷。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韩国市民团体赴日反对核污染水排海:将带11万人签名 在日本首相官邸喊话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