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意志力训练中心
清华大学教授甘阳的一番话引发了热议,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大学越来越像工厂,院系像生产车间。”这番话,不禁让人深思:我们的大学,何时变得如此机械、刻板?而那些在校园里穿梭的学子们,又为何一个个显得疲惫不堪,焦虑未老先衰?
大学,这本应是一个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地方,是年轻人们追逐梦想、探索未知的乐园。然而,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如今的大学,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工厂,每个院系都像是流水线上的一个车间,学生们则是这条流水线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他们被安排进固定的课程,按照既定的标准去学习和考试,仿佛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思考,都已经被预设好了。
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们感到压抑和束缚。他们不再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只能随波逐流,跟着大部队前进。
久而久之,他们变得疲惫不堪,焦虑不安。他们的眼神中,不再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疲惫和迷茫。
甘阳教授用“疲惫、焦虑、未老先衰”这八个字来形容现在的学生,尤其是清华北大的精英学生,可谓是一针见血。这些学生们,原本应该是社会的栋梁、国家的未来,在现实的压力下,他们却变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他们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了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他们只能像机器一样,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直到达到预设的目标。
而内卷,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的恶化。学生们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不得不进行激烈的竞争。他们互相攀比、互相排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怎么可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怎么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感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大学本身。毕竟,大学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竞争压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率和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和感受。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成长轨迹。
我们不能因为现实如此就选择放弃改变。我们需要反思现行的教育制度,寻找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的评价方式。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在大学这个特殊的阶段里,真正地成长和发展。
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成功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幸福才是最终的归宿。让他们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学会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平衡。
大学不应该是一个压抑和束缚人的地方,而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更加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里真正地放飞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自己的幸福。
下一篇: 博物馆里乐享周末时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