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意志力教育学院
作者 陈阳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大学思政课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多次告诫年轻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要“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在大学课堂,体育与思政如何融合?笔者所在的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在体育课程思政实践中尝试了三重探索。
体育课程思政与身体素质。无体育不教育,这早已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育中无一不把身体素质的培养作为基础。体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体育思政课程的设计上,要以锻炼身体为基本特征,以体育项目教学训练为手段,以体育课程思政为特色。具体而言,通过体育课程的锻炼,学生能够增强体质,为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结合体育课程,普及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预防运动伤害。
体育课程思政与意志品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体育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特色化呈现,是全学科、全方位、全功效“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体育课程的挑战和竞争,学生能够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重要目标。源于歌乐山下的“红岩精神”传承,为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体育思政课的打造提供了源源不断、源远流长的天然“红色应用”场景。把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渣滓洞、白公馆等列入运动场景,通过运动实践与红岩革命故事追寻,不仅从身体上达成,更在精神属性上达成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同时通过特色运动场景下的集体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注重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我们曾对超过1000名学生的运动成绩与学业成绩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显示运动成绩的上升曲线与学业成绩的上升曲线呈现强正相关,但运动成绩的下降曲线与学业成绩的下降曲线呈现的是弱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学院以上层级的体育赛事、比赛成绩的提升,可明显增强学生自信,进而带动学业成绩的提升。
体育课程思政与核心价值。体育课程要实现课程思政的任务,关键是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以“体感”达成“体悟”。从体育项目的历史起源、文化特征、代表人物、重大赛事等维度,通过感同身受,可以完成在政治认同、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健全人格等不同维度的思政教育。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核心价值的融入是关键。体育课程思政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责任感。通过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体育课程,实现体育与思政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时事热点,如奥运会、全运会等体育赛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荣誉和民族精神;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增加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在体育课程中注重价值引领,引入典型案例或身边事例,如运动员的励志故事、国家体育健儿的表现等,传递奉献精神、友爱互助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在体育教育实践中,通过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培养以及思政教育的融入,近年来已让上万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强健体魄、坚韧意志的受益人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
上一篇: 余建祥:学习力的六个维度与相互关系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