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佚名
力群创作的《鲁迅像》 力群像 2月10日22点10分,中国版画界元老、百岁老人力群先生在北京病逝。 力群先生的去世,几近悄然无息,仅有微博中鲜少的几条转发。但在浙江版画界,他的离去,引发了众人的悼念与唏嘘。 “去年,彦涵先生去世,如今力群先生也走了,中国版画元老几乎都走了。”昨天,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张远帆深为感慨。 力群,原名郝丽春,早年求学于杭州国立艺专,他是见证并参与了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发展的先驱者和代表人物之一。鲁迅去世后,他还绘下了先生的遗容。 张远帆告诉记者,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70周年校庆时,力群曾回到母校,这也是张远帆最后一次见到老人,“他参加了系里的活动,回忆了许多往事,还讲到当时学习版画的原因——因为觉得木刻有力量,斗争性强。” 力群,1912年出生于山西,1931年来到杭州国立艺专求学,1933年他与曹白等同学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从事版画创作,并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说起“木铃”这个名字,杭州人一定感到亲切。2006年,力群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解释,“木铃”一词,别有用意。“杭州人骂人,说你是阿木铃,意思是傻瓜,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就是傻瓜。”当时的进步青年们,希望用手中的木刻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在力群的一生中,鲁迅是一个重要的名字。他曾说:“任何人没有像鲁迅那样对于我影响大,要没有鲁迅,我就不会成为一个版画家。” 上世纪30年代,鲁迅极力倡导木刻,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还亲自编辑出版了多部欧洲版画家的作品选集,介绍外国优秀的版画作品给年轻人。力群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深受影响,并改名为“力群”。 后来,通过同学介绍,力群开始与鲁迅保持着书信联系,每创作一幅木刻,就给鲁迅寄一幅,并受到鲁迅的鼓励和指导。 《鲁迅像》是力群的代表作之一。 1936年,他将自己刻的《鲁迅像》寄给鲁迅先生,这件作品随后发表于上海著名的《作家》月刊。 但遗憾的是,力群与鲁迅的唯一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面,就是为鲁迅绘制遗像。 力群曾回忆,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我手都是抖的,也很紧张,画了一上午,画了四张鲁迅像。” 鲁迅逝世后,力群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刻刀。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病》、《收获》、《采叶》等影响深远。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评价:“他的版画单纯、朴素、明快,就像木版上的抒情诗。” 去年,浙江美术馆策划并举办了《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引起极大反响,力群的作品便有参展。 展览前,筹备小组在北京昌平拜访了老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据当时前去的一位美术馆工作人员回忆,老人晚年一直与儿子住在村子里,行动不便,依靠一个助行器行走。 因为老人已经失聪,家人与来客均用一块白板与他“对话”。“但他依然个性爽朗,有问必答。” 昨天凌晨四点,老人去世五个多小时后,美术馆工作人员收到其儿媳金叶倩发来的短信,家人表示,将在医院举行一个简单的家属告别会,不进行任何隆重的对外仪式。
·上一篇文章:42米高妈祖像亮相天津(组图)
·下一篇文章:重庆臻纪书画传销骗局:涉及3亿余元 老板被刑拘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yzljy.cn/news/art/1221391315I57CA7A3C293AG59DC8.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周润健 | |
徐杰 | |
许茹 | |
谭维 | |
何晶 | |
林善传 | |